【小說心得】小說可不比現實還來得有趣──《裏台北外送》 初次閱讀心得

 



作品名稱:《裏台北外送》
作者:木几
出版社:尖端
售價:340元
博客來連結


前言

  會買這本是意外。
  我看過試閱之後,覺得雖然是一本有些許讓人搞不懂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這樣寫是為甚麼?」的作品,但本身還算挺有趣的。所以我就買了。
  當然理由不只如此,還有一點:就是這點跟其他人的心得看到的一模一樣。

  所以我就想囉,說不定後面的劇情真的很不錯?
  而事實上呢,是真的還不錯。


  但要問說這本書好不好看。我覺得劇情不錯,可惜作者還有待加油。
正文   劇情講述一名大學剛畢業,但遲遲找不到工作的女主角,做起了外送員的工作。因緣際會下不小心見到了台北的另外一面。   吸血鬼、魔女、殭屍。這類奇幻小說才會出現的東西一一出現在眼前,讓他捲入了 「裏台北 」的世界當中。   劇情介紹就簡單到這裡,接下來說說我的心得。   我必須得說,我覺得這本小說有點像我很久以前玩過的一款遊戲。我記得好像叫做:《VA-11 Hall-A》。玩家扮演著一名酒吧的酒保,替客人調酒的同時也會聽聽他們身上所發生的故事。   我覺得有點像,不是說劇情像,而是形式很像。   都是女主送單時遇上客人,遇到了什麼事情,然後透過那些角色慢慢透露自己的故事。   當然也可能是我想太多就是了XD   我看過的台灣作品不算多,但應該也不算少。近幾年來不知道是流行還是甚麼我不知道的原因,有越來越多人會將 「台灣」作為故事舞台的作品。   我得說這本是我目前為止台灣味最為濃厚的一本。   有些作品只是故事舞台是在台灣,但他們活著的台灣卻跟我所認識的長得不一樣。   雖然我覺得很難形容這個感覺,但很多地方著實給了我:「啊,這就是我們的生活!」   當然因為我不是台北人,所以很多地方的代入感低了點,但這點就因人而異吧。   其次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使用的梗吧。有些梗用得還蠻好笑的。   有蠻多是台灣人自己本身才會用的梗,這也是讓我感覺台灣味濃厚的一個原因。   看不少人有提到說這是一部「諷刺小說」。那我想不用我特別舉例使用得梗是什麼類型的吧,應該很好想像才對。   當然最令我讚嘆的還是主線劇情。   女主作為台大人類學系畢業的高材生。對於自己畢業後未來的志向感到迷惘,既不想讓自己大學四年最終浪費掉,但也不想繼續往這條道路上前進。   作者的文筆對於景色的描寫上也是一流,看下來真的只有「好看」兩個字可以形容。   很多地方的描述與描寫看得出作者的實力與用心。看下來真的沒有什麼好可以挑剔的地方,劇情我給予極高的評價。   無論是女主對於自己作為台大畢業生對於未來的迷惘,或者是朋友們各自發生的故事、要選擇表世界還是裏世界──我覺得表現都在及格線之上,而且超過很多很多。
  以上是我之前只寫優點的部分,現在開始是我特意藏著不寫的部分。   首先雖然我有提到這是部「諷刺小說」。但其實我個人不是那麼贊同。   為此我跑去查了下「 諷刺」的意思。看了後表示不懂。   我說的不懂,是這部作品為何會被歸納在諷刺小說。   這些話如果被那群推這本書的讀者看到,估計就會說我沒有幽默感。   是啊,我有沒有幽默感不知道,但我真的覺得這不像諷刺小說。   我個人感覺更像是作者在靠北自己的生活。   我承認有些地方的確可以看出那個感覺、有那個味道,但實際想要傳達的理念是甚麼我就不是很清楚。   像是裡面有一段是寫說:殭屍說一天工作六小時,只有螞蟻跟人類才能忍受長時間無意義的勞動。   是不是看得出來好像有那個感覺?這個手法我在某極端組織的宣傳也有看過。   但是,作者所要諷刺的是什麼?這個我倒是不大懂了。   如果有人讀到這裡,肯定會說:作者是在諷刺人類的工作時間……等等。   這我覺得可能是,但也可能不是。我覺得是,是因為這個「感覺」對了;但我覺得不是,是因為我覺得只是單純丟出這個梗,其中的意涵有點不好猜。   如果要形容:就好像只有裝傻但沒有吐槽。我感覺好像還少了一個把話題更準確導向作者所想表達意思上的人。   當然這不算是缺點,畢竟作者不說那要怎麼理解就看讀者囉──這也不是說不行,小說沒那麼死板。   我覺得比較大的問題是很多東西丟出來不好笑,感覺比起「諷刺」,我會更願意稱呼這為「靠北」。   雖然我有看到心得說:「雖然會讓有些沒有幽默感的人感到生氣」,但我覺得很多梗對於幽默感的要求太高了。   簡單來說:很多梗只適用於自嘲,拿來開玩笑不是那麼妥當。   除此之外就是梗丟出去沒人接,或者是單純包裝起來我覺得不好笑。   所以看到中間吧,我就感覺整本書是滿滿的負能量。所以我看著看著真的笑不出來。
  輕百合就跳過不說了。我還是不懂為甚麼會公然把這個當作文案寫出來。   請恕下孤陋寡聞,這好像是第一本官方直接拿來當宣傳文案的。   這個可能就我單純不理解吧,跳過。
  接下來談一點我覺得更為嚴重的問題。   本作的角色轉移話題的能力我真的有點跟不上。   我直接舉例好了。   A:「今天天氣真好。」   B:「可是我比較喜歡雨天。」   A:「為甚麼?」   B:「中午吃拉麵好了。」   A:「可是我比較想吃飯耶!」   像這種對話這本書還蠻常會見到的。常常前一秒丟出一個問題,下一秒發現沒人接也就跟著轉移話題了。   抱歉這節奏我真的跟不上啊XD   這是第一人稱的作品,所以其實女主也不是很想知道吧。所以這中間的內心轉折告訴給我知道啊XD
  說到第一人稱,還有一點就是我不滿的了。那就是角色的內心描寫真的沒有說很優、有待加強。   不如說我覺得整本書根本沒必要使用第一人稱,感覺用第三人稱就好。   雖然我不是很想對於他人的創作指指點點,但我個人是覺得沒有把第一人稱的優勢展現出來啦。   像是女主遇見吸血鬼、殭屍、魔女等等奇幻小說才會出現的東西,而她的內心呢?還是沒有任何波瀾。   這點不是只有我覺得,這是我網路上也有人看到的。而作者對於女主如此「處變不驚」的解釋是:遇上奇怪的事情,她不會否定或追根究柢(至少不會表現在臉上),而是先接受然後慢慢理解。我覺得這樣的人格特質很有魅力XD ※以上為作者原話。   好吧,作者說是這樣就是這樣吧。   對了聲明一下:我並沒有妥協,是放棄了。   雖然我覺得應該有更好的呈現方式,不過作者覺得這樣就好,那就好啦。
  既然提到了吸血鬼,那來說說「裏世界」的設定吧。   我個人是覺得表裏世界的區別沒有說到非常明顯。   以《哈利波特》為例。巫師在人類面前能隨意使用魔法嗎?答案我想大家都知道,不行。   我覺得這兩個世界之間的「界線」並沒有那麼清楚。一群裏世界的居民活得比人類還更像是人類,儼然就是早已文化融合的情形。   這樣不行嗎?當然可以啦。但這個界線的模糊,讓書中的角色不斷強調兩者的差異,顯得沒甚麼說服力。   能懂嗎?不懂就算了。      除此之外,對於奇幻的設定我也有話要說。   吸血鬼題材的作品已經發展至今很多年了,每本作品都有各自絕然不同的設定。   像是我就有看過可以走在陽光下的吸血鬼;可以吃沙丁魚來替代喝血的吸血鬼……等等。   我可以接受不提到六大戒律,但至少要先說清楚「吸血鬼」到底是甚麼吧?   每個讀者心中吸血鬼的形象都不同,作者自己肯定也有屬於自己的一套。所以當很多設定拋出來,每次都會給我「驚喜」。   是啊,我怎麼知道作者所寫的吸血鬼能不能吃普通的食物;能不能碰流水;能不能曬太陽?   甚至最後發現其實吸血鬼在作者世界觀可以簡單用「怪談」來形容,我也不知道該要用何表情來面對。   整體來說呢,「奇幻」的要素都有,但都用得很淺。因為有些東西都用到爛了,延伸出的變化數不勝數,這方面或許可以再更用心點。
  最後來說說貓。   我沒有認識哪個貓奴會讓自家的貓主子淋雨還稱其只是想小小惡作劇。   作者對於貓狗的理解與描寫透露出他的無知。至少就連沒有養過貓狗的我都知道與實際相差甚遠。   無知不是錯,但不代表不知者就真的能無罪。   我記得以前有劇組刻意拍攝貓淋雨的畫面就被炎上了。雖然是小說+在台灣,應該是燒不起來,但哪天燒起來我也不例外。


總結
  我個人覺得劇情還不錯、文筆也還算不錯。   不過作為作者的第三本書,我個人的容忍度已經有點快hold不住了。   對我來說看小說是娛樂,但我看這本小說我只感覺到滿滿的負能量。   所以我給不推薦應該可以吧?   順便說個題外話:這本書我看完沒多久,看了某本基層員警聊他們職場鬼故事的書。也因此我給予那本的評價是:現實往往比小說更加諷刺。   我是不曉得為什麼分享自己遇到的職場鬼故事,都比小說還來得幽默有趣啊XD


推薦Tag
諷刺小說(不推薦): 看很多心得都有那我也不免俗提一下。 因為怕搞錯意思所以我去查了教育部國語辭維基百科。 所以我給不推薦。 我看了解釋後發現這本書真的都不符合啊XD 輕百合(不推薦): 我很想問這甚麼時候能拿來當作文案了?算了,既然寫都寫了就列在上面吧。 輕百合是很神奇的概念。兩人只是朋友但又不單純只是朋友。處於沒有半點曖昧卻又帶著曖昧的奇特狀態。是一種破壞「朋友以上戀人未滿」這一概念非常奇特的一種神奇的狀態。 若要舉例,就是兩人的關係要處於表面張力的形式。只要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破壞這極佳的狀態。而且這狀態困難的地方就在於:不能用很明顯的方式去營造兩人的關係,必須做到不動聲色卻讓旁人忍不住想要用微笑默默守護她們貼貼。 於是我給不推薦。 喜劇(不推薦): 喜劇……嗎? 就看個人喜好吧。我覺得有一個梗還蠻有趣、挺喜歡的。 但是我給不推薦。 因為比起那種從頭笑到尾,我越看只感覺心情愈發不好。 當然算是個人感受。但也因此我這邊給不推薦。 奇幻(不推薦): 作為有出現吸血鬼、魔女、殭屍的作品。奇幻要素一應盡全。雖然說這些要素已經被用到爛掉,發展至今也延伸出各種不同變化。但就因為太多變化,讓我覺得沒有講清楚會稍微影響我的閱讀體驗。 裏世界的設定也並非罕見。如最近火紅的《哈利波特》其實就可以歸類於有表與裏兩個世界。而這兩者世界的差異、彼此間會激發出甚麼樣的火花也是一大看點。 不過既然那個界線很模糊,個人是覺得這部分是可以再花心思去構思的。 因此我給不推薦。 貓(不推薦): 作者在後記提到這是大家喜歡的要素,所以我就加上來。 以前有一句古話:欺負貓貓的人就是敵人。 埃及人跟動保協會給不推薦。 俗話說一知半解比無知更可怕,但不代表無知就不可怕。 真心認為不要因為大家喜歡就隨便加上來,這無非會引火自焚。 劇情(推薦): 推薦啊,哪次不推? 如果只看劇情,那真的沒什麼好說,真的想不到不推薦的點。 單論劇情來說。

※以上為初次閱讀心得,純屬個人心得 ※封面引用自讀墨

張貼留言

0 留言